众所周知,毛泽东终生酷爱读书看报,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他都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报刊书籍。延安时期曾流传一句毛泽东的名言:“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毛泽东之所以如此酷爱读书看报,除拓展视野外,也是为了收集情报。
攻打县城只为“抢报”
井冈山时期,由于敌人的封锁包围,毛泽东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而作为革命斗争的领导人,了解国内外的动态情况十分必要,及时获取外界信息就成为革命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毛泽东多次派人到白区买报纸甚至是“抢报”。
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决定率领红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此时亟须判明尾追敌人和瑞金城内敌人的动向,以制订下一步作战计划。于是,毛泽东决定派人带一个连到瑞金收集报纸。
由于瑞金城内守敌空虚,红军只派出了一个班的战士突袭瑞金城。敌人以为红军主力来攻城,吓得狼狈逃窜。红军战士直奔邮局,那里的人早已跑光,柜台堆满了全国各地的报纸。红军战士把所有报纸全部打包带回给毛泽东,毛泽东非常高兴。
但是,红军主力的行踪却暴露了,敌军立即包抄过来。毛泽东根据报纸公开信息分析,印证了关于敌人的实力、动向和企图的情报。他和朱德、陈毅商量后,决定在敌人包围圈没有形成之前,马上向大柏地转移,并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打败了尾追之敌刘士毅部,从此扭转了红军下井冈山以来的被动局面。
此后,毛泽东率领红军在赣南闽西开辟红色根据地,在这里能看到各种报纸,他更加高兴了。1929年4月,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中说:“在湘赣边界时,因敌人封锁,曾两三个月看不到报纸。去年9月以来,可以到吉安、长沙买报了,然得到亦很难,到赣南闽西以来,因邮路极便,天天可以看到南京、上海、福州、厦门、漳州、南昌、赣州的报纸,到瑞金可看到何键的机关报,长沙民国日报。真是拨云路(雾)见青天,快乐真不可名状。”
一张报纸定方向
毛泽东最著名的公开情报分析案例,就是凭借一张报纸,找到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事实上,自离开江西苏区开始长征以来,从湘西到川黔边,再到川西,中央一直在选择落脚点,却都因为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和时局变化而未果。
1935年9月,中央率红一、三军团,攻克腊子口、翻越岷山,进军甘肃省岷县哈达铺。在到达哈达铺前夕,毛泽东交给红一军团直属部队侦察连连长梁兴初一个特殊任务:收集近期国民党的报纸杂志。领命后,梁兴初率领红军侦察连伪装成国民党中央军来到哈达铺。国民党当地干部不敢怠慢,马上吩咐手下人去办理,红军战士于是得以去当地邮局拿报纸,其中就有七八月出版的《大公报》。
毛泽东从《大公报》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在距哈达铺西北方向的陕西北部,有刘志丹等人领导的红26军及苏区根据地存在,而且十分活跃。同时还了解到,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25军3000余人已与红26军在陕北会合。毛泽东眼睛一亮,马上把目标锁定在陕北。
《大公报》对陕北刘志丹、徐海东红军和陕甘根据地情况的记述
9月21日,中央在哈达铺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会上宣布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整编为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9月27日,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最终正式明确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10月19日,毛泽东率部队进驻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镇。从此,红日照亮了陕北大地,为迎接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书报简讯》办得很好
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驻在陕北,虽然仍处在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中,但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在积极开展秘密情报工作的基础上,党的公开情报工作逐步完善、发展壮大起来。
1941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明确指出:“抗战以来,我党在了解日本、了解国民党、了解社会情况诸方面是大进一步了,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也减少了。但所了解者仍然多属粗枝大叶的、漫画式的,缺乏系统的周密的了解,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作风并未彻底消灭。”中共中央决定自上而下成立调查研究机构,系统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收集敌、友、我三方关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的各种报纸、刊物、书籍,加以采录、编辑与研究”。
随即,中共中央成立调查研究局,毛泽东任局长,任弼时任副局长。实际上,调查研究局下设的中央情报部与中央社会部合署办公。在中共中央要求系统开展调查研究的背景下,中央社会部决定在负责情报业务工作的一室成立书报简讯科,专门收集各种书报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并编辑印发情报资料刊物《书报简讯》,书报简讯科也成为我党最早的公开情报工作部门。
书报简讯科紧密依靠各地情报组织,想方设法开辟书报来源,打破重重封锁,收集整理各种书报。当时,来自国统区的书报主要由西安情报组织长期采购并通过秘密交通运回延安。来自沦陷区的书报由晋绥边区情报组织派人秘密订购,通过两条秘密交通线向延安转运;华北的情报组织也收集了日伪许多公开、半公开的书报、杂志。解放战争时期,书报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华北和西北的情报组织通过内线关系有计划地采购了国统区报纸20多种、杂志30多种,并组织专门交通线及时送往延安。
书报简讯科的公开情报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大量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报,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1944年冬,毛泽东为《书报简讯》题词:“书报简讯办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为党即是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为《书报简讯》题词
《书报简讯》的成功实践,也使公开情报在党的情报工作中确立了重要地位。周恩来指出:我们的原则应当是公开调查研究工作和秘密情报工作密切结合,互相佐证,两者不偏废。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导下,公开情报工作指导思想和一整套工作方针方法逐步形成,公开情报与秘密情报并重,成为党的情报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党也成为世界上最先实行此项原则者之一。
转自保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