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倭寇频频袭扰我国东南沿海,朝廷被迫组织了一系列御倭战事,明代名臣胡宗宪聘请军事家郑若曾等人,编纂了中国海防史上的重要著作——《筹海图编》。
该书是古代中国最完备的海防宝典之一,除了大量记载沿海地形、倭寇情况、海防设置情况之外,情报保密思想也十分丰富。
选拔守令、保甲制度:防范民众勾连泄密
《筹海图编》一书深刻揭示了奸细的巨大危害:泄露军事机密和接应倭寇攻城。
书中分析了出现奸细的原因: “为民者困征输之剧,而为盗者获犒赏之勤,则亦何苦而不彼从乎!是故近贼者为之战守,远贼者为之向导,处城郭者为之交援,在官府者为之间谍。其始出于避祸,其卒也从而利之。”
书中指出,在当时,百姓做良民就会苦于赋税劳役,成为盗贼汉奸则可以多得报酬财物,因此不少民众都有追随贼寇的想法,明里暗里都可能帮助贼寇。而为避免民众被敌寇拉拢策反、沦为奸细,郑若曾在书中提出,要选拔一心为民和聪慧精干之人来担任地方官员,通过收拢民心和巡视督察等措施控制民心向背。
此外,书中还提出要推行保甲制度,从而实现民众的互相监督。
《筹海图编》记载,工部尚书马坤等人建议,将乡民们不漏一人地按额定编制层层编组,上下间相互联络来进行网格化管理,而且要认真稽查人丁,“如有潜入贼中,勾引或探听者坐罪。若有隐蔽,相互连坐。”朝廷通过开展经常性稽查,及时发现叛逃到贼寇中的民众,并将勾引或探听之人进行治罪。如果发现有人隐瞒的情况,则一并连坐治罪,并从重处罚,就此建立起严密的组织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奸细。
隔离驱赶、细致排查:阻止奸细窃密
《筹海图编》中强调,闲杂人等不许无故上城垛口,因为城墙上一旦涌入闲杂人员,奸细也会趁机混入窥探军情。奸细一旦潜伏在城中,就不容易被发现。
郑若曾在书中指出了奸细存在的各种可能:“岛寇诡诈,奸计百出。或装做蓑笠农夫,或装做巾帽妇女,或装做云游僧道,或装做星相医卜,或装做乞丐饿夫。”
对此,他强调,在倭患兴起时,应挨家挨户仔细盘问核查户口,加强背景调查,门禁时则须仔细盘诘行人。
此外,还应挑选聪慧勇猛的人担任守门任务,时刻保持警觉,人员外出也要按照规定有序进行。
巧用间谍、隐真示假:迷惑敌方
使用欺骗术来迷惑敌方,也是情报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明代御倭战争中,我方常常通过间谍向敌方传递虚假信息,误导其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酋入寇,总督胡宗宪先是通过间谍传递虚假情报使倭军头目放松对明军的警惕,再挑起倭军的内部矛盾使他们自相残杀,最后通过突袭使之全军覆没。这一战的胜利,正是由于胡宗宪对欺骗术和间谍术的娴熟运用,将己方的真实作战意图成功隐藏。
《筹海图编》
关于欺骗术的运用,都御史唐顺之还有一段精彩论述也为郑若曾所称道,故将其引述在书中加以强调:“然非深得敌情,则不能用间;非熟于地形,则不可以成犄( 掎,通假字)角之势,而夜袭敌营。且我兵形既露,敌人亦日夜为备。而匿实示虚,匿近示远,匿精壮而示羸弱,百计以疑我者,宜亦深是,故得敌情为难。”
明人所绘《倭寇图卷》中明军与倭寇交战的场景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匿实示虚,匿近示远,匿精壮而示羸弱”等隐真示假的手段来误导对方,从而隐匿己方真实的踪迹与作战意图,在御倭战争中赢得主动。
转自保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