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医学院将思政课教学与职业精神紧密结合,与《医学导论》课教学在时间上、内容上实现融合,通过PBL、BLS课程使学生们从案例中学会技能,使得救死扶伤的精神得到升华,以 “立德”为纽带,以“树人”为方向,更好地实现了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一、实施背景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课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注意研究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吸引大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高技能人才。
要使医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重思想道德品行的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医学人文教育,这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源泉;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20世纪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医学进入了生理学技术和仪器时代,同时医学工作者对待患者的人文关怀缺失,导致医患矛盾突出,因此有人认为医师应该把了解患者的叙说模式作为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医学被界定为用叙事能力来实践的医学,指对患者的故事进行认知、吸收、阐释、并为之感动,从而在实践中重构医患关系。
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制定,根据专业标准,建立了一套贯穿人才培养全程的,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医学人文培养主题,将思政课教学与职业精神紧密结合,与《医学导论》课教学在时间上、内容上实现融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 “立德”为纽带,以“树人”为方向,更好地实现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二、主要目标,介绍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一)目标
1、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关联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导论》及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合;
2、培育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为医学奉献的精神,挖掘职业精神的内涵,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预期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导论》有效融合,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达到更高的水平;使学生更加热爱医学专业、深刻理解“救死扶伤”、“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三)创新点
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导论》在各个知识点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教育过程中,通过PBL、BLS课程使学生们从案例中学会技能,使得救死扶伤的精神得到升华。
三、工作过程
在当今中国的医学教育中,课程教学仍然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成功的人文课程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病人的医学必修课程,是指导医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医学模式、改进生物医学模式缺陷与不足的迫切需要。因此,应该将医学人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纳入到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整合相关有效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有效融合的模式,从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完全可行的。
《医学导论》课程32学时,安排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第一学期,授课教师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良好医学道德的临床医学专家,以及校内专职的教师。
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课堂授课和随堂讨论(2)体验活动教学法(3)10人一组的“基于问题的学系(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小组讨论(4)分小组的“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采取边看边练的教学方式,(5)学生分小组的专题讨论和分享汇报。
表1 《医学导论》教学模块设计
教学内容 | 课时 | 教学方式 | 评价方式 | |
医学导论概要 | 2 | 报告 |
| |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 2 | 授课与讨论 | 课外学习报告 | |
医学人才知识、能力、素质 | 2 | 录像教学 | 学习报告 研习评价 | |
医学自主学习能力 | 2 | 研习与讨论 |
| |
医生、病人角色与医患沟通 | 4 | 角色模拟 | 学习报告 | |
健康与疾病 | 2 | 授课与讨论 | 学习报告 | |
临床诊断与治疗 | 2 | 授课与讨论 |
| |
疾病预防与保健 | 2 | 授课与讨论 | 学习报告 | |
全科与社区 | 2 | 授课与讨论 |
| |
社区保健 | 4 | PBL10人/组 | 现场表现评价 | |
院前急救 | 4 | 小班BLS | 综合评价 | |
讨论与交流 | 4 | 报告会10组 | 小组表现加分 | |
课程定位
《医学导论》课程是面向临床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主线始终是围绕构建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不能简单地把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放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而是,课程建设和设计者、教学团队的教师们深入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把思政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转化为职业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1. 培养医学生健康促进的社会担当,为人类健康奉献医学人生
通过医学模式的转变,帮助学生认识到医学服务的发展,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服务意义的改变以及内涵的扩展,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和医学发展的担当。
2. 通过学习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
在《医学导论》课程中,学习医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如:希波克拉底与古希腊医学;亚历山大利亚与希腊化时代的医学;盖伦与古罗马时代的医学;哈维与心脏运动及血液循环的发现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西医发展的起源,对在医学发展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产生崇敬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理想与追求!
3. 学习中西方医学史中的医学大家精神,培养学生为医学奉献的精神
白求恩救死扶伤、极其负责的职业理念,扬正抑邪、无私利人的价值取向,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赋予了中国医生奉献的品质。通过学习白求恩精神树立医学生正确的医学职业道德观、职业伦理观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厚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建立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专门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奉献精神。
4. 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为病人服务”来实践
通过医学生基本要求的学习,以及临床、全科、社区问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医疗现状和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帮助他们热爱全科医学,树立为社区基层老百姓改善医学服务的决心,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应用“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培育学生理解病人,学会共情的能力
医学作为涵盖科学与人文的一个综合性学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Rita Charon教授提出叙事医学的概念,讨论如何用文学叙事的方法来服务于医学,叙事医学可把医学人文落地临床实践,医生与患者产生共鸣与共情,减少医患针对“痛苦”的不平等负担,对诊断、分析就会带来深刻体会。此外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需要从医者的人文精神努力,并“以病人为中心”,学习共情和医患沟通,降低临床医疗活动风险。
6. 学生通过实践与讨论中学习,进一步挖掘职业精神的内涵,并内化成为学生的医学素养
通过自编大学生芊芊的案例进行PBL教学,以及BLS生命救治,使学生们从案例中学会技能,使得救死扶伤的精神得到升华。此外,本课程采用学生分小组的团队协作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 TBL)形式,学生分小组撰写学习体会,并在小组之间进行分享。这样的形式,非常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有利于他们把有兴趣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养的形成。
表2 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导论》课程相融合
阶段 | 教学目标 | 医学导论内容 | 思想政治切入点 |
1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
2 | 培养热爱专业的思想 |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 正确评价新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 |
3 | 培养学生为医学奉献的精神 | 中西方医学史 | 白求恩“救死扶伤”精神 |
4 | 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医学生基本要求 |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观点 |
5 | 理解病人,学会沟通,解决问题 | 案例导向的社区保健 院前急救 | 医学人文精神 |
6 | 挖掘职业精神的内涵、把有兴趣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养的形成 | 讨论与分享 | 团队协作精神 |
四、条件保障(实施条件)
目前本课程已于2016年9月开始,开设一学期,授课对象为2016级临床本科生,授课人数为104人。课程负责人蔡巧玲院长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教学团队共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3人,其承担的课程占81%,是以附属医院及全科医学教学团队为依托,专任教师为主力的双师素质、双师机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对于本次课程思政的评价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既有问卷调查,也有学校教务处组织学生统一网上评教,结果均显示学生对该课程满意度较高,认为该课程各项内容均重要且帮助大。
1. 问卷调查结果 向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04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放问卷832份,有效回收677份,有效率为81.37%。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评价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均较高,见表3、4。
表3 2016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导论》教学内容设置的评价
| 不重要 N(%) | 较重要 N(%) | 很重要 N(%) |
医学起源与发展 | 9 (8.91) | 23 (22.77) | 69 (68.32) |
医学人才知识、能力、素质 | 11 (21.15) | 9 (17.31) | 32 (61.54) |
健康与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 17 (18.28) | 30 (32.26) | 46 (49.46) |
医生、病人角色与医患沟通医生 | 12 (12.37) | 36 (37.11) | 49 (50.52) |
疾病预防与保健,全科与社区 | 13 (13.4) | 29 (29.9) | 55 (56.7) |
社区保健PBL | 7 (10.77) | 25 (38.46) | 33 (50.77) |
院前急救BLS | 6 (11.11) | 13 (24.07) | 35 (64.81) |
评价与反馈 | 14 (17.5) | 19 (23.75) | 47 (58.75) |
表4 2016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导论》教学效果的评价
| 帮助不大 | 一般 | 帮助很大 |
医学起源与发展 | 0(0) | 14(15.56) | 76(84.45) |
医学人才知识、能力、素质 | 1(1.82) | 8(14.55) | 46(83.63) |
健康与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 0(0) | 12(11.01) | 97(88.99) |
医生、病人角色与医患沟通医生 | 0(0) | 5(6.17) | 76(93.83) |
疾病预防与保健,全科与社区 | 1(1.2) | 9(10.84) | 73(87.95) |
社区保健PBL | 1(2.08) | 4(8.33) | 43(89.59) |
院前急救BLS | 0(0) | 6(11.32) | 47(88.68) |
评价与反馈 | 0(0) | 10(16.39) | 51(83.61) |
2.正在建设《医学导论》网上课程,努力将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与著名医学院校开展课题协作,共同实现在线课程的资源共享,以及医学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全国医学院中进行推广,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内容等。
六、体会与思考(评价与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人树立理想与信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医学人生态度,为人类健康奉献,非常有必要。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全过程。
但是,如何有机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及人文素质教育中,还需要(1)教育者开展研究,找到好的方法和切入点;(2)教师认真研究政治、学习政治,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将思想政治理念融会贯通地应用到专业教育中;(3)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强化科学精神与专业伦理教育,树立和引导大学生为科学事业与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贡献力量的价值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