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校构建了以校外专家、学校领导、校内专家的三位一体的班级导师团,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敬畏生命,解决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职业规范、职业定位等问题帮助,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班导师育人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营造教学相长、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实施背景
上海健康医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市属本科医学院校,专业涵盖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等本科专业。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决定将本科生的导师制工作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和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努力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营造教学相长、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建立制度、搭建框架为班导师工作奠定基础
2015年9月,我校制定《上海健康医学院本科生应用实践班导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构建了以校外专家、学校领导、校内专家的三位一体的班级导师团。班级导师团在15级本科新生中先试先行。2016年9月制定《上海健康医学院本科生“双导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和《上海健康医学院班导师工作管理办法》,对于班级导师团的工作内容作了明确的界定。
校外专家班导师,主要由行业领域内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市级教学名师、行业劳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担任,负责学生的行业航导,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及就业形势,以自身的行业从事经历和典型案例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敬畏生命,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坚定学生的从事相关行业的信念和理想。
校领导班导师由校级层面领导担任,负责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构建师生信息互通的桥梁纽带,关心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校内专家班导师由二级学院院长担任,负责学生的专业导航,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找准发展定位,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学业指导和科研指导的过程,助力学生解决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职业规范、职业定位等问题。
二、多元设计、多方合作班导师工作推陈出新
校内外班导师每学期进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有主题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校内班导师每学期积极指导并参加所在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至少1次;每年参加“导师有约”活动至少1次,每次不少于1课时。校内班导师积极开展工作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撰写工作案例、总结心得体会、研究难点热点、凝练工作思路,探索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形成一定文字篇幅的工作思考和见地论述。
在班导师的工作内容、选聘条件、管理办法明确之后,学校对班导师给予一定的工作保障。一是确定工作场所。鉴于班导师集管理与教学于一体的身份,学校所有校区已有的设备、设施全部对班导师开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不合理的借口阻挠;二是确定津贴标准。班导师津贴实行补贴与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校内班导师纳入学校本科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津贴根据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按计划实施;校外班导师按照学校专家讲座标准执行,每次指导时间不少于2小时。
截止目前,我校两届本科生共计聘任校内外班导师46名,其中校领导班导师7名,校外班导师20名,校内班导师19名。其中校内班导师有14名为参加本科激励计划专业教师。各校内外班导师积极履行导师职责,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各类育人指导活动。班导师们纷纷走进班级深入学生,召开师生座谈、聆听学生呼声;开展专题讲座,提升专业认知;参与主题班会,率先思想引领;组织校外实践、深入医院企业;指导科研竞赛、辅导双创大赛;参加坐班答疑、指导专业学习;携手优秀校友、开展生涯指导;邀请海外学者、拓展发展平台。班导师与辅导员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有效地为本科生的思想引领、专业学习、职业规划、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在入学之初就为本科生把好思想关、铺好专业路、领进行业门、指明前行路。
护理学院在2017年4月21日下午,班导师汪庆玲、周英华老师邀请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两位老师Frédéric和Muriel在北苑7号楼101教室给我们护理本科班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法国生活、文化、习俗和卫生体系》的精彩讲座。
4月20日下午,来自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药学院的Bonnet教授在北苑行政楼800会议室为法语班全体同学带来药物化学学术讲座,药学院对外项目负责人庄婕老师与法语班陈桂林老师也出席了本次讲座。
康复学院的班导师曹蓉蓉提出:学校的办学定位国际化、特色化,目前的游学项目主要在于拓宽视野,学校正在进行与国外大学的教学性质的学历对接项目,同学们要准备好英语提升。希望同学们加强学习的自主性、行为的自律性、思维的思辨性、兴趣的广泛性,同时关注国际经济社会与健康产业相关的政策,关注互联网+、医疗改革、健康中国2030、创新创业等新闻内容。
三、同学满意、学校认同,班导师工作初见成效
通过2015、2016级本科生班导师工作一年多来的实践与探索,班导师育人成效已显现,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校本科生对所学专业形成了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对学校整体的发展布局和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增加了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共同感,提升了对行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关注度,明确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继续深造的努力方向,及时树立了“准职业人”和“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学生学以润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认识大大增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医疗器械学院的班导师单纯玉教授在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上海同济大学承办的上海市创客大赛中指导本科队项目:Smog Free—超声波空气清洗器,最终脱颖而出,摘下桂冠,获得上海市创客大赛一等奖!
随着本科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班导师工作模式,着力指导协助各二级学院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挖掘自身专业特点,拓展班导师的教学科研育人职能,使班导师工作成为我校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制度化长效化的品牌建设项目之一。
